•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发展规划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党群组织
    • 教学机构
    • 学术团队
  • 党建党务
    • 党务公开
    • 党建规章
    • 学习园地
    • 廉政教育
  • 教学教务
    • 教学信息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实验室建设
    • 特色栏目
      • 教授下午茶
      • 戏人说戏
      • 说书谈曲
  • 师资队伍
    • 基础课程教研中心
      • 声乐与弹唱教研室
      • 钢琴伴奏与演奏教研室
      • 音乐理论教研室
      • 舞蹈教研室
      • 器乐教研室
    • 管理与教学法教研中心
    • 艺术创演中心
      • 民族器乐教研室
      • 音乐表演与创作教研室
      • 大学生民族管弦乐团
      • 教师室内乐团
      • 爵士乐团
      • 萨克斯乐团
    • 通识课程教研中心
    • 外聘专家
  • 科研创作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科研团队
    • 科研信息
  • 团学在线
    • 团学之窗
    • 班团建设
    • 学生组织
    • 学生事务
    • 学院风采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创新创业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学科竞赛
    • 基地建设
    • 学生实习
  • 信息公开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下载专区
    • 教学管理
    • 行政服务
    • 学生管理
    • 文件下载
教学教务
  • 教学信息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实验室建设
  • 特色栏目
    • 教授下午茶
    • 戏人说戏
    • 说书谈曲

戏人说戏
首页  教学教务  特色栏目  戏人说戏

在临沂,说起柳琴戏,年纪大的人耳旁总会响起一段段曲调优美、婉转悠扬的拉魂腔。虽然如今没有了当年满城抢票、万人听戏的辉煌,但临沂的柳琴戏人和它的忠实爱好者选择了坚守。他们见证了临沂柳琴戏的兴衰和崛起,品尝着坚守艺术的辛酸与幸福。如今,曾经的草根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柳琴戏唱得更响亮。

柳琴戏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又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柳琴戏”。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在山东当地享有盛名。
 

孙启忠,1986年毕业于临沂艺术学校京剧表演专业,现任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人,他和其他人将即将熄灭的“柳琴戏”之火通过自我革新,转变思路,探索新的表演形式拯救了回来,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其熠熠生辉。
 
 
孙启忠与他妻子都是柳琴戏研究者,为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孙启忠和他的团队成员在柳琴戏中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弘扬“沂蒙精神”,展现沂蒙老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斐然成绩为创作来源。在演奏效果上突破了柳琴单一的表演形式,实现了柳琴在多种乐器中游刃有余而主题鲜明的效果,如此,柳琴演奏更加活泼生动,柳琴戏融入到现代戏曲剧目中,越发受欢迎,而赢得更多观众。这样的柳琴表演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汇聚了时代特色,实现了多种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
 

孙启忠从中学毕业考入临沂艺术学校,在临沂艺术学校学习京剧五年,1986年毕业分配到临沂市柳琴剧团,从那时候开始从京剧转到柳琴戏,孙启忠刚毕业时学的是京剧,当时想分到京剧团,但被分到了柳琴戏,但当时的孙启忠对柳琴戏不是很了解,很苦恼,从事柳琴戏就相当于从头学起,柳琴戏和京剧虽然在形体动作、舞台调度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唱腔和语言习惯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导致孙启忠在三到四年里没有演出,后来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开始演戏,当时很痛苦,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姊妹易嫁》。
 
对待传承,孙启忠这样说:“从事柳琴戏这么多年吧,我感觉像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非常的重。毕竟咱们流传了两百多年的家乡戏,这么优秀的一个传统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不但不能消失,还要把它继承发展并要把它壮大起来。所以说,这些年我们中心也做了好多的工作,通过每年的新创剧目通过两百场的惠民演出,也在逐渐的再让广大的观众们来认识咱们的家乡的柳琴戏。同时呢,也能够让他们对柳琴戏更加喜爱,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孙启忠的带动下,多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把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作为宣传普及柳琴戏的良好契机,建立科学的演出激励机制,凝聚力量,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切入点,结合全省“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0000场”工作,走乡镇、入社区,到农户,每年演出200余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掀起了群众观看柳琴戏演出的高潮。“柳琴戏的传承亟需更多的民众力量,尤其是年轻人的了解和接纳。这是柳琴戏传承路上最大的正能量。”孙启忠如是说。

谈及柳琴戏的未来
孙启忠对其充满信心
临沂市政府推行的传承和发展政策
团队成员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
在创作上树立的精品意识
使柳琴戏发展越来越好
许多年轻人乐意投入进来
使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琅琊工坊《戏人说戏》栏目简介
《戏人说戏》是山东戏曲艺术重点研究基地“戏曲非遗保护与传播中心”带领学生策划、制作的栏目。该团队隶属于临沂大学“沂蒙区域文化艺术研究”团队,成立于2015年,是学校直接支持的“优势特色学科内涵提升重点建设领域”团队。专注于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音乐、沂蒙区域文化研究、并在“戏曲音乐”研究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较高的社会影响,立项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山东省社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厅级课题30余项。承担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戏曲音乐理论与评论人才培养;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部三部委立项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柳琴戏音乐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等国家级项目5项。2017年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共建了“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中心”,2018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其纳入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基地管理。
戏曲非遗保护与传播中心在山东戏曲、曲艺保护和传播方面,努力探索戏曲、曲艺的传播模式,即山东戏曲、曲艺的短视频传播模式,《戏人说戏》应运而生。在人才培养上,围绕对音乐艺术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岗位实习、科教融合,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内容创作上,深耕头部和垂直内容,打造精品内容,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寻求突围

 

版权所有: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临沂三人行网络 鲁ICP备15042953号-1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邮编:276000